中国中医药源远流长,中医和西医对比,差别取决于,中医学的副作用十分小,成效显着,在其中中医针灸是中医学里边一个较为
什么是艾灸?
艾炙是以艾绒为关键原材料做成艾柱或艾灸贴,引燃后熏熨或温灼表皮俞穴的灸。中医艾灸是中国中医药宝藏中一颗灿烂夺目的耀眼明珠。“一针二灸三服药”,在中医药学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影响力。
艾炙有什么作用?
1、阴潜阳。人体五脏的均衡是病症产生和发展趋势的压根。应用中医艾灸的补泻功效,做到阴潜阳之作用。
2、温疏通经络,驱走湿邪。艾草叶温性加上引燃熏灸,使供热深达肌层,温气行血。艾炙具备温疏通经络,祛寒去湿、调理气血、宣痹止疼之作用。
3、益气活血,消瘀消结。气见热则行,见寒则凝,平均气温则血液循环。艾炙为湿热刺激性,使血气融洽、营卫和畅、血脉和利而益气活血,消瘀消结。
4、通阳滋阴养血,益气。
5、回阳救逆。
6、预防疾病健康保健,强身健体益寿延年。
艾灸疗法
临床医学上多选用熏灸或隔姜灸,熏灸是将艾灸贴引燃后悬在皮炎病损位置,而有湿热感,皮肤红晕而无灼痛又能耐受性为度。也可应用温灸器灸,是用金属材料特别制作的一种圆桶灸具,故又称温筒灸。筒内套有小筒,小筒四周有孔。艾灸穴位时,将艾绒装进温灸器的小筒内,引燃后将温灸器的盖扣上,就可以放置皮炎病损位置上边开展熨灸。优势是湿热可直通皮肤,使部分皮肤泛红而不容易被烧灼。每天灸2次,每一次15分钟,10天为一治疗过程。隔姜灸是将鲜姜片切割成2~3毫微米的片状,用扎针成多个小圆孔,放置皮损位置,随后将黄豆大的艾柱放置生姜片上引燃,一般灸15柱艾就可以,留意熟度,以防烧灼皮肤。